“2021年,我因疫情原因兩次從香港回內地,在深圳隔離了28天。有人問我隔離的時間在做什么?吃飯、睡覺、看電視、走平板,其實和平時一樣。我想這也是我對2021年的理解——劇變時代平常心?!?/span>
2021年,全球仍然受到疫情的巨大影響,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疫情起伏不定、產業鏈循環不暢、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國內階段性結構性問題突出,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但,這也不是2021年的全部。過去一年,世界經濟開始整體復蘇,中國生產保持總體穩定,中國是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GDP榜單上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在滿足世界需求的同時,中國制造業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揮,產業鏈的優勢地位更加鞏固。
“世界是循環往復的,不是我們想象的非此即彼。換個角度,用圓的思維去看世界、看市場、看問題、看自己,會豁然開朗?!?021年最后一天,融匯集團董事長黃祖仕先生以新年六問, 告別2021年,開啟2022年。問在心里,路就在腳下。
如果用三個詞去概括剛剛過去的2021年,您會用什么樣的詞語?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這一年,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是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
過山車。房地產、金融,和教培行業,在過去一年如過山車。從控制風險到定調良性循環,房地產行業全面去杠桿貫穿了2021年全年。教育“雙減”政策則帶來了教培時代的結束。但,過山車不意味這些行業對應的消費需求已消失。
有人歡喜有人憂。中國經濟,雖然GDP增速領先全球,出口形勢“風景這邊獨好”,但畢竟各國經濟依然還在全球化框架下,產業鏈、供應鏈和市場深度融合,唇亡齒寒,不可能長期你損我榮,不可能中國獨善其身,不可能某個行業獨善其身。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遠洋物流阻塞、消費和投資不振的危害正在逐步顯現,這樣的環境之下,一定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且憂的人會比較多。
▲融匯半島酒店
關于2021年及未來的中國經濟,有經濟學者認為會處于K型經濟時代,K型經濟的曲線,向上的是金融市場,向下的是實體經濟,您怎么看這個趨勢分析?
我認為應該是O型。經濟形勢很難一半一半分得那么清楚,很多產業之間是連帶關系、循環關系,這種關系在一個時間周期中是變化的。金融市場會上升,憑什么上升?各個行業都不好的時候,金融市場憑什么上升?O型代表的是周期,轉來轉去還會轉到一個原點,這是背后規律所決定的。只是,企業家更需要去理解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運行的背后規律分別是什么。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經濟和金融仍由政策主導。
周期性意味著流動性,流動性也意味著發展的機會。中國經濟是這樣,世界經濟也會是這樣。中美之間的博弈、競爭、協作,是長期的。在這樣的市場發展過程中,每個行業需要面對和改變的是,不同時期應對市場的方式,需要調整自己的策略、思路、方法。每家企業每個人都需要適應這個常態。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在急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誰的敏銳性更高,誰捕捉市場信息的速度更快,誰的創新能力、隨機應變能力更強,誰就更能活下去。
▲融匯廣場。
每一年,我們都身處變化,身處各種不確定,
在這些不確定性中,如何去找確定性?
首先,握緊拳頭活下去最重要。先把眼皮底下的工作做好,保證自己身體健康,保證基礎的溫飽問題可以解決。第二步才是想辦法活好。活好更需要充分看清市場的規律和本質,需要充分整合內外部資源,打破邊界,尋找新的機會,尋求新的合作,創造新的價值。比如,房地產最大的變化會是去金融化。它的屬性會發生變化,會逐漸從中國老百姓家庭的資產負債表中從投資品逐漸回歸成為消費品屬性。政府說,房地產市場要因城施策,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同樣如此,需要精準選擇項目,去找我們有能力做,對市場對產品有把握的項目。
融匯有三駕馬車,地產板塊,化工板塊,以及商業、物業、溫泉、酒店等服務業板塊,房地產曾經是我們的主業,以后有可能會變成副業。主次的變化應該建立在滿足新的市場需求前提下。商業、物業,以及以溫泉為核心的文旅、酒店等相關產業,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寬,雖然發展不快,但會是成長型的?;ぐ鍓K,化工的產業鏈是很長的,尤其精細化工,無所不及,無孔不入。精細化工,以及化工產業的生態鏈、生態園,是未來的趨勢和方向。未來,具備復合疊加能力,能夠以平臺思維,去有效整合資源的企業,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重慶融匯季晚溫泉酒店。
2021年三季度的消費增速僅5%,遠低于2021年的GDP增速。同時,2021年奢侈品消費呈現二位數的增長,汽車領域中高端汽車的增速遠高于中低端汽車。在“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并存之下,您認為什么是不變的?如何選擇融匯的賽道?
這是一種消費分化,或者說消費分級,吃飽吃好是不一樣的需求。不管是做哪個行業,都需要清楚地知道客戶在哪兒,客戶需求什么,我們能提供什么,解決這三個問題很重要。中國的收入分配結構正在從金字塔型轉向橄欖型。中間群體的市場是最有潛力的市場,這個部分的占比會向上走。對于這個群體來說,有品質,不一定是高大上,適銷對路最重要。適銷對路就是找準市場,找準目標群體,然后要去滿足這些市場的需求。
▲重慶融匯西流沱小鎮。
2021年年末,新華社發起了一個“年終提問2021”活動,問題是——2021這一年,我們成長了多少?下一年,怎樣做得更好?作為融匯集團創始人,您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2021年,融匯主要的任務是解決存量問題,存量的歷史遺留問題,存量的資產盤活問題,存量的項目銷售問題。成長了多少,很難用一個標準去定義。從業績上看,可能只能打七八十分,從團隊的態度與積極性上看,我想給90分。影響業績的原因有很多,我相信不斷優化組織結構,培養和鍛煉一個持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組織,是最重要的事情。
2022年,仍然是一方面推進存量問題的解決,一方面在文商旅板塊實現突圍,實現快速增長,以輸出管理為主要模式,建標準,出品質,做示范,拓市場。
融匯是一家追求穩健發展的公司,2021年看起來和過去一年沒有很大區別,這就像一個人的成長一樣,吃飯、睡覺、學習、工作,看似平常,每天都在重復,即使每天走的這一步都很努力,看起來也像是沒有變化。但是,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在把不確定變成確定的過程。
▲福州桂湖美術館。
2021年您個人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2022年的愿望是什么?
2021年,我看到以前預判的一些投機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都在這一年爆發了,這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需要保持自己的“堅定”“堅信”“堅持”,選擇自己有能力走的路,有能力走得好的路。
我常常說,人最容易走極端的是兩個時候,一個是形勢好的時候,跟風,趁熱,看不到危機,一個是形勢很不好的時候,看不到明天,看不到希望。去年一年,從年初樂觀情緒充斥各個層面,到年終多個行業進入極寒嚴冬,急速的反轉更容易讓人迷失。此時,希望我們可以擯棄浮躁,竭盡全力,腳踏實地,同時要保持冷靜,不斷學習,始終保有信心。每個“危機”的背后一定是商機,而信心是寒冬最為珍貴的東西。真正能讓人快樂的,不是經濟數據和股票指數,是我們對于未來的信心。
2022年,我的愿望是希望全球疫情能得到有效遏制。世界向好,是給每個人最大的信心。
▲融匯濟南老商埠